年中印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击败了印度军队,给趾高气扬的印度迎头一击。但咱们反思这场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战果,不仅得益于咱们伟人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概,更有解放军前线指战员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决心和勇气。
另外,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与印度国内混乱的指挥体系以及前线官兵毫无作战经验有很大关系。很多印度军队在和人民解放军遭遇后,就开始投降,开始逃跑。
面对这样一支部队,解放军岂有不胜之理,要是不能取胜,那真是太对不起印度士兵了。
就双方部队的指挥官而言,咱们有刘国华、丁盛这样久战沙场的将军,而印度的指挥官,刚开始是第33军的辛格,但辛格因为感觉到和解放军打仗,必败无疑,所以就闹起了辞职。
最后,印度国防部长梅农以及陆军参谋长等人一商量,把辛格的第33军分解,新成立了一个第四军,让这个新成立的第四军和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仗,而且他们还给这个第四军委派了一个关系户当军长,这个人就是考儿。
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大多数关系户都是夸夸其谈的草包,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这个考儿也不例外。
让他当第四军军长,就如同咱们国家战国时期,赵王委派赵括当赵军主帅,同秦国的白起打长平之战。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实战经验,那里是白起的对手,所以赵军失败也就从这一刻注定了。
这个考儿和赵括相比,可以说两个人是半斤八两,不差上下,都属于纸上谈兵的将领,所以印度选择考儿当主将,也注定会失败。
考儿本人也因为年中印战争,他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陆军中将,最后成为印度军方的第一号反面教材,被载入史册。
今天老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考儿,咱们一起看看这位年的印军主帅考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成为印军的反面教材?
考尔出生于克什米尔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在印度早些年实行的种姓制度中,婆罗门出身的考尔算得上家世显赫。
另一个出身于这个婆罗门家族的名人叫做尼赫鲁,此外,尼赫鲁的妻子同样姓考尔。
青年时代的考尔获得了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为印度人保留的一个名额。年毕业的他,按照惯例在英国部队服役一年后,进入了拉加普特那步枪联队。
部队生活艰苦,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适应,考儿从小生活优越,面对这种生活,当然难以适从,所以两年之后,他就被调往陆军勤务部队任职。
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个想在军事上有所建树的青年军官来说,桑赫斯特学院完全是成就梦想的地方,而军队基层则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只要扎实沉稳,学以致用,年轻有为的考儿一定会前途无量,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但是,考儿却吃了基层连队的苦,他要求上级把自己调往勤务部队。考儿的要求很快得到上级的批复,他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勤务部队。考
这样一来,考儿虽然保全了自己,生活稳定安逸了许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将战争理论与战争实践结合的机会。
在后勤部队的日子里,每当考儿听闻同部队里的那些战友晋升的消息,他的心情都非常复杂,选择离开基层联队的他,同时也丧失了加官晋位的机会。
考儿曾经在日记这样写道:“我曾几次试图重返原属的步兵团或其他步兵单位,但都没有成功。拉加普特那步枪联队并不想要我回去,或许,安逸于后勤的我已经不够作战部队所要求的标准。”
由此可见,考儿当时的心态是既想晋升,又不愿意吃苦,是一种典型的富家子弟心态。用中国话来形容,他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西方有一句歇后语这样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时,势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对于考尔而言,自己虽然被老部队抛弃,但并没有关闭他晋升的大门。
年考儿升任代理中校,在南印度某地担任联络工作。
第二年,他被调往战区,在科希马一带指挥一个摩托化运输部队,尽管这些工作依旧是些后勤工作,但至少他的军衔一直在提升。
自年,英国驻印度总督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以后,中国历任政府都对这条“麦克马洪线”都明确表示反对。
由于年中英双方的谈判并未达成一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英国只是试探性对“麦克马洪线”周边进行勘测。直到年,“麦克马洪线”正式作为国界出现在了英方地图中。
但是,一年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这件事也就成为了当时国民政府“无足轻重的小事”被暂时搁置了。
到了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独立建国,印度就顺势继承了英国的势力范围,继续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藏南地区视为印度的领土。
在领土问题上,独立后的印度甚至比英国殖民者还胆大。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咱们的伟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西藏。而此时的藏南地区已经被印度非法侵占。印度虽然在二战中寸功未见,但却获得了独立建国的机会。
一旦摆脱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和压榨,印度人所展现出的野心,会比英国更大。
年初,印度军队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咱们中国藏南地区的达旺,到年印军完全控制“麦克马洪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咱们的周总理在年的第六次中印会谈中这样说道:“‘麦克马洪线’不仅中印边界有,而且在中缅边界也有,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造成的,他们用铅笔从喜马拉雅山画过来,就像瓜分非洲一样。因此,这条线中国政府不能承认,但是目前维持现状,双方都不要越过这条线。”
印度总理尼赫鲁针对咱们周总理的建议,明确表示:“如果有机会,双方协商进行调整。”
事实证明,谈判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尤其当对方陷入绝对的膨胀中时。
这个道理,印度的前主人英国和其邻居法国都十分明白。胃口越来越大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于年3月22日,向咱们国正式提出领土要求,索要的领土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
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的武装侵犯和无理要求,一直采取克制、容忍的态度。然而,印度却认为中国的忍让是软弱可欺,而变本加厉地在边界制造事端。
中印边境局势在印军的一次又一次挑衅中升级,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
对于印度各军种军官而言,从二战结束到印度独立的这一段时期,是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时期,印度的军官大多都是由英国军校培养而出,如果效忠于英方,将是对祖国印度的背叛。而如果效忠于印度,则违背了军人的职责。
但是,支持印度独立的派系并没有让这些军人陷入无休止的纠结,事实上,大多数军官都被当局扣押了,迎接这些军官的将是印度国民大会的审判。
面对当时复杂的印度局势,考尔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从陆军档案中偷来了一份文件,交给了年底在德里受审讯的印度国民军军官的辩护律师们。
考尔的此举显然是明智的,因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本人就曾经充当印度国民军的辩护律师之一,而且尼赫鲁和考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人用咱们中国话来说,是远房亲戚。
所以在审判以前,考尔就已经想方设法结识了尼赫鲁。
年,尼赫鲁最后一次从监狱中获释并前往西姆拉会见英国总督蒙巴顿伯爵的时候,考尔就找机会拜见了这位未来的总理。
考尔虽然喜欢安逸的生活,但他不像别的人那样,只会享受生活。他不但会享受,而且政治嗅觉相当灵敏,他成功讨好了尼赫鲁。
从这以后,一直到考尔年闻名世界的一战,这期间考尔和尼赫鲁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他的事业也因尼赫鲁对他的信任而平步青云。
在总理尼赫鲁的支持下,考尔逐渐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掌握大权,印度军方逐渐产生“亲考派”和“反考派”两大派系。
不难理解,借着考尔的关系,亲近考尔就是亲近尼赫鲁,自然可以得到更快的晋升。然而,讨厌这个毫无军功的“关系户”的高级将领考儿的军官人数也不少。
当然,面对如日中天的考尔,他们并没有任何办法对付他。由于考尔无法承受周边人怨毒的眼神,于是他进行了一场迫害萨姆·马内克肖少将的运动,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小人得志”。
独立后的印度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实施了“不结盟”政策,凭借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这个刚刚摆脱英国殖民的新国家得到了发展的契机。
二战结束后,欧洲一片萧条,日本一蹶不振,而印度借着地理优势和国际地位迅速成长了起来。在第三世界的吹捧下,印度一度自诩世界第三。
在印度国内局势日趋稳定的同时,膨胀的印度逐渐把目光放到了中国的西藏地区。
年,印度获得独立后,印度政府不仅要求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而且自年开始,印度政府对咱们国家藏南地区的蚕食吞并愈演愈烈。西藏地区政府被驱逐,国人被打伤。
新中国建国之后,尼赫鲁开始积极推行其“前进政策”,在蚕食中国领土的道路上更加疯狂。持续时间长达十多年时间。
年9月17日至19日,印军30余人向择绕桥头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哨位疯狂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枪逼我执勤战士后撤。人民解放军虽然仅仅一个排的兵力,但是,面对人数众多的印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步也不愿意后退。
双方对峙至20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咱们人民解放军干部1人,打伤战士1人,到20日前,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伟人发出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命令。
中印双方谁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在两周不到结束。
这个时候,印度陆军针对咱们国家,准备了一个“里窝那”的作战计划,让第33军军长辛格负责执行,发起对咱们中国绝对的打击。
但这个辛格对印军的作战水平、后勤物资保障以及咱们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非常清楚,所以不愿意执行这个计划,认为这个计划既是执行,也必败无疑,所以闹起了辞职。
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和陆军参谋长见辛格不执行命令,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辛格的第33军分解为两个军,其中保留了第33军,另外又成立了一个第4军。同时把考儿任命为第四军军长,让他继续负责执行“里窝那”计划。
为什么要让考儿来当军长呢?
第一个原因是考儿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是远房亲戚,算是个关系户。有了这层关系,印度国防部长和陆军参谋长就不得不考虑给尼赫鲁一个面子。
第二个原因是考儿本人是印度前进政策的制定者,当时他不但是印军总参谋部参谋局长,而且是英国军校的留学生,具有海外军事院校学习经历。
考儿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所以就选用他来当这个第4军的军长。
虽然考儿在印度军队中的口碑很差,指挥能力也不足,但最终还是被委以重任,领导第4军和中国军队开战。
考儿本人对此项任命非常兴奋,认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做着一战成名的美梦。考儿也迎来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尽管考儿信心满满,但却改变不了他其实就是个草包的现实,他从未正儿八经的指挥过作战,没有丝毫战场经验。
让这样的人指挥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在中印战争比较重要的战役克节朗战役打响的头一天,印军考儿却因为自己支气管炎发作,偷偷地跑回首都新德里治病去了,放弃了部队的指挥权。
克节朗战役结束后,咱们人民解放军张国华将军无不感慨地说:“我打了33年的仗,第一次打这种仗。”
考儿运气不好,他偏偏遇上咱们人民解放军。也可以说,咱们人民解放军是考儿噩运的开始。
很快,中印战争结束,咱们中国取得完胜。
中印战事完结得如此之快,除了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敢于拼搏之外,咱们主要还得感谢考尔同志,作为尼赫鲁总理的亲信,印度陆军中将,凭借着自己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亲戚关系,获得了中印瓦弄之战的最高指挥权。
如果没有考尔同志的英明指挥,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说不定不会容易打赢这场战役。当考尔同志坐上印军总指挥的位置后,这场战役就基本失去了悬念。
考尔的能力,应该和赵括有点相似,搞阴谋诡计,搞勾心斗角,搞迫害忠良绝对是一把好手,至于打仗嘛?那可真不敢恭维,毕竟他从来没有指挥过任何战役。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聊到这里,请朋友们给个评论点个赞!
谢谢阅读,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