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察隅县 > 察隅县美景 > 民族走廊研究专题邹立波丨费孝通民族走

民族走廊研究专题邹立波丨费孝通民族走

发布时间:2021/5/8 17:35:54

摘要:民族走廊思路是改革开放初期费孝通首先提出、不断阐释的研究取向。从长时段的学术史视角来看,其学术渊源与费孝通早年学术思想形成、自我学术反思密切相关,也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民族历史转向、民族调查研究经历。费孝通最初提出走廊思路是基于解决民族识别余留问题的需要,主张从区域历史的民族关系中识别出单一民族。但是走廊地带多民族文化交融现象的启示,促使费孝通从单一民族研究的束缚中跳脱出来,转而将走廊研究提升到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探索层面。费孝通民族走廊思路形成的学术理路表明,民族走廊研究将来需要进一步重视多民族交往关系的历史过程阐释与田野调查分析。

关键词:费孝通,民族走廊,民族历史,田野调查

作者简介:邹立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

从走廊视角理解中国民族是改革开放初期费孝通最先倡议、践行的研究取向。近二十年来,民族学界接续费孝通的走廊思路,逐步拓深和发展出民族走廊研究领域。当代学者依据不同走廊的区域研究特色,讨论和诠释“民族走廊学说”,体现出不同理论范式影响下中国民族研究的新思路、新趋势。[1]目前学术界对费孝通走廊思路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讨,[2]但是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以致在走廊概念的认识、定位等基本问题上仍然存在一定分歧。[3]从学术史角度看,走廊思路的提出及围绕民族走廊所进行的相关阐释,与费孝通思考中国民族的形成、基本面貌及特点密切相关。走廊思路的学术意图清楚地表明,费孝通试图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具有学术原创意义的民族研究道路。梳理费孝通走廊思路的来源与学术脉络,是观察我国学者探索和构建中国本土民族理论的重要视角。

费孝通民族走廊思路是如何形成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费孝通民族走廊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有何内在关联?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结合费孝通民族研究进行学术史考察,旨在进一步探讨、洞悉费孝通民族走廊思路的缘起演变及其意义,揭示费孝通对中华民族地缘格局、历史演进特点的独特认知。

一、民族识别与走廊思路的初步提出

将走廊视角引入民族研究领域是费孝通在年9月“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发言中首先提出的。这次发言的目的,在于解决民族识别余留问题。这次发言可视为费孝通回归学术工作后,对于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调查经历和思考的总结。-年间,费孝通先后参与中央民族访问团、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有机会走访和深入贵州、广西、云南等西南民族地区。[4]民族最为复杂的西南地区恰好为费孝通提供了观察、认知中国民族复杂构成[5]的理想调查场域。民族研究成为费孝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集中接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yuzx.com/cyxmj/832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