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察隅县 > 察隅县习俗 > 戍边上察隅书写他们心中的春冬夏秋

戍边上察隅书写他们心中的春冬夏秋

发布时间:2022/12/27 15:02:09

西藏察隅上察隅镇,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交会处的一个不起眼的边防小镇,这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多米,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西藏军区边防某团米古边防营五连就驻守在这里,他们负责的一段边防线,是我国少有的没有划定国界的边境线之一,也是西藏边境最危险的一条边防线。在这里,边防官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青春走成了界碑、将忠诚写在了雪山之巅。

“一石一峰,都是主权,一草一木,都是家园。虽知每次巡逻都是生死考验,可官兵们从没有想过退缩。”该连政治指导员唐迪明告诉记者,他们连队所担负的巡逻任务,单边行程65公里,除一小段车辆可以通行外,其余路段都需要官兵负重徒步行军。湍急的冰河、泥泞的沼泽、肆虐的毒蜂等随处可见,“绝望坡”“刀锋山”“鬼见愁”等令人胆寒的地名如影随行。随着海拔的不断变化,官兵们不仅身体反应不断变幻,内心也领略着“四季”的风光。

察隅清水河。资料图

春,暖流浸润了心田

清晨8时,晨曦微露,4辆巡逻车从营区启程,前往21公里外的某执勤点宿营。窗外,大树被积雪压弯了腰,道路上积雪和泥巴夹杂,时不时传来车辆的轰鸣声,伴随着泥土飞溅,那是勇士车奋力跋涉的呐喊。车内,暖意融融,充满了盎然的春意,巡逻“勇士”端坐于内,精神抖擞,享受着巡逻路上难得的轻松。

但对于一级上士李洪浩来说,这“难得的轻松”来得究竟有多么的“难得”,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

13年前,还是列兵的李洪浩第一次执行巡逻任务,进山的道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不满足车辆通行条件,大小不一的碎石更是让负重的官兵脚板痛苦不堪,遇上雨雪天气,还得随时提防两边路旁滑落的滚石和突然的塌方,早上6点到下午4点,中间具体细节好多他也记不清了,但无数次崩溃边缘,与班长那一问一答,他却记忆犹新。

“班长,还有多远?”“快了,马上就到了!”虽然,以前10个小时路程缩短为现在1个半小时车程,但这句话时常还会被李洪浩在给新战士讲巡逻故事时谈及。

“边关在远,都是阳关普照的地方,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永远记住……”李洪浩告诉记者,这条路他走了13年,最真实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了!脚下的路,见证了无数坚守中的成长,见证祖国人民对边防官兵的深情厚谊。年,驻地政府对县城通往营区的道路进行硬化整修;

年,军区对所有点位车行巡逻道进行改造;年,巡逻途中修了执勤点,道路再次进行升级,年,宽6.5米的3级柏油路面将让这条上哨之路变为“通天大道”……

“通电联网,让‘孤哨’不在孤寂;新式巡逻被装,暖至官兵心田;自热‘嗨锅’,让大家告别生冷的干粮……”执勤点内,灯火通明,官兵们围坐一起,涮着火锅、一边涮着自产的禽肉和蔬菜,一边述说着巡逻路上的变化,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冬,伤痛中绽放青春

次日,大风卷着雪花,漫天飘飘洒洒。

山越爬越高,路越走越险。“大家踩着我的脚印走。”风雪埋没了巡逻路,一级上士韦晓飞只能凭借经验艰难寻路。摔倒,爬起,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路上的积雪已经过膝。尽管有着雨衣遮挡,但雨雪太大,无孔不入,融化的雪水浸透了战士们的衣裤,缺氧和病痛让战士们遭受着双重折磨。

韦晓飞用登山杖支撑着身体,使劲揉搓着双膝,刺骨的疼痛让其面容有些狰狞。戍边15载,35次踏上巡逻路,数次与生死擦肩而过的他,用一身伤病,换来了“巡逻王”“铁脚板”的美誉。

“伤病是边防官兵特有的‘勋章’!”韦晓飞告诉记者,连队许多老兵都患有风湿、膝盖积液等慢性疾病,严重时走路都困难。每年上级都会给我们一些专项疗养的机会,但大家都会以自己病轻互相推让,骨子里,他们已经把伤病当成他们军旅荣誉的一部分。

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官兵的视线越来越模糊。第一次参巡的上等兵李鹏飞,东跌西撞间迷失了方向,突然,只听“扑通”一声,李鹏飞脚下一滑,往山崖下滚去。身旁的班长胡康林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拉住,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望着深不见底的悬崖,李鹏飞瘫坐在雪地上,一动不动,久久不语。

“雪地行军,务必带好墨镜;大家拉住背包绳,跟着前面人的脚印前进;下坡时,务必降低重心、脚踩稳……”胡康林一边安慰年轻的战友,一边将大家召集过来交待雪中行进的注意事项……

简单的休息调整后,官兵们再次踏上巡逻路,巡逻期间,每天官兵要走10多个小时,穿乱石堆、攀雪山、涉冰河……每次到达宿营点,官兵的脚都被泡烂了,磨破了,当脱掉袜子那一瞬间,钻心的疼痛刺人心髓。

“巡逻官兵都会带两双胶鞋,如果备用胶鞋忘带了,停下来时,刺骨的冰寒会让你终身难忘。”二级上士刘有泽的话语,引来了战友们的点头赞同,看着这群黝黑的青春面庞,记者心中一阵酸楚。

说话间隙,刘有泽点燃一点烟,缓解身体的疲惫和伤痛,行走在这与世隔绝的云端,香烟的气息为官兵保留着最后一丝尘世的记忆。

艰难困苦让青春接受淬炼。在米古边防营,并不是所有边防战士都能参与连队最艰险点位的巡逻。“奋斗吧,青春!”“00后”战士杨国光说:“走一趟察隅的雪山、沼泽,你的青春可以更骄傲更闪光!”

夏,巡逻越多越光荣

清晨,远方层层山奕巍峨耸立,迎着朝阳,官兵们再次踏上了巡逻路。

开场便是蚂蟥区,蚂蟥区中蚂蟥无处不在,树枝上、枯叶里、草丛中、溪流里……一进入这山中,整个就进入了蚂蟥的“包围圈”。

二级上士刘世雄挥舞砍刀,在荆棘中艰难开辟出一条通路,行进的战士“全副武装”,从领口到裤腿都裹得严丝合缝,口袋中大蒜、花椒更是五花杂门,充足的装备还是不能完全躲过蚂蝗的袭击。

闯过“蚂蝗山”,大家开始清理身上的蚂蟥。下士宋开洪解开雨衣帽,拉住吸在皮肤上的蚂蟥往外扯,但这蚂蟥却像橡皮筋一样,被拉得长长的还牢牢地吸在原处,班长点燃了一根烟,用烟头烫一下,蚂蟥才掉了下来。

“被蚂蟥吸咬后,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伤口很长时间会流黄水,伴随着难耐的瘙痒……”刘世雄一边帮助战友清理蚂蟥的同时,一边跟记者说。交谈中,记者看到,刘世雄云淡风轻地清理着身上的蚂蟥,背上、腹部、大腿、小腿……细数发现,整整7条。

除了提防蚂蟥、毒虫、毒蜂的攻击外,巡逻路上的天气也是一张善变的脸,一些山口处,官兵们往往“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巡逻路上,雨衣的功能保暖可能多于防雨,一旦下雨,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会湿透。

“这不仅是条艰险路,更是一条‘吃人路’、生死路”。唐迪明告诉记者,巡逻路上,官兵随时都将面临着生死考验。尖刀班战士王恩银,年9月,为战友开辟安全通道时,不慎掉入湍急的河流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

河边用碎石堆砌而成的“墓碑”,巡逻官兵每次都会到此祭奠,陪他说说话,给他讲讲单位新近发生的事。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官兵们告诉记者,虽然巡逻路上荆棘丛生、危险重重,但他们从不退缩,每次巡逻总是争先恐后:“我们以踏上巡逻路为骄傲,巡逻次数越多越光荣”。

秋,心中那一抹“中国红”

天气暗淡,当天的行程告一段落,官兵们就地休整。对这些白日里跨越艰难险阻,此时已精疲力竭的士兵来说,雪山之上的皓月繁星就是最大的幕布,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是最好的电影。

“李鹏飞,你明天负责留守宿营点。”吃过晚饭,指导员唐迪明挑选第二天执行任务的钢铁哨兵时,考虑到李鹏飞已经经历过一次凶险,慎重地决定。“指导员,这是我的第一次巡逻,就是爬,我也要爬到点位!”李鹏飞咬紧牙关,表情坚毅,委屈的表情中充满期待。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刚下连时,营队戍边石上的营魂和连队荣誉墙上的巡逻照片就让社会青年李鹏飞震撼不已,而后老兵口中的巡逻故事和胸前那一枚枚军功章让他对巡逻路向往同时,更是坚定了他对巡逻祖国边防线、到点显示主权充满着期待。“不到点位一趟,不算5连的兵。”这句老兵常讲的话,更是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从入伍那一天起,李鹏飞就铆足了劲,学习坐前排,训练使全劲,冰雪狂风、乱石险滩等一切艰难,都被他当成是训练的“磨刀石”……

经过慎重考虑,唐迪明指导员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望向点位的方向,李鹏飞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太阳爬过山顶,官兵再一次踏上了巡逻路。“真是太有意义了!”幸运地被挑选上的另一名新战士白玛朗追显得格外兴奋,从小就怀揣当兵梦的他,大专在读期间,瞒着家人偷偷入伍到了边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已然成为我们这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我要让我的青春在祖国的边防线上绽放异彩”。白玛朗追对着雪山大声呐喊。

经过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巡逻分队顺利抵达点位,为点位石描红,展国旗宣主权:“请祖国和人民放心,这里有我,强军固边,山河无恙……”夕阳的照射下,战友们黑里透红的皮肤,显得那样的耀眼夺目。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yuzx.com/cyxxs/1193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