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察隅县 > 察隅县习俗 > 穿越丙察察3察瓦龙察隅

穿越丙察察3察瓦龙察隅

发布时间:2020/7/8 16:21:53

11.7

早晨被一阵阵汽车声吵醒,

拉开窗帘看外面还是黑呼呼的。

只见来往的车子已络绎不绝,

当然还有一头头牛、马、骡,

在马路上优哉游哉。

早晨有点风,

还是挺冷的。

大家在酒店楼下各自叫了面条或洱丝,

然后就匆匆出发。

今天我们要奔波二百公里,

翻越三座米以上的雪山垭口。

早上听老板说,

昨天山上下雪了。

出了察瓦龙就是丙察察线的察察路段了,

一路还是碎石路。

不多远我们来到怒江大桥,

其实这就是那曲河与玉曲河的交汇处。

这是丙察线上的一座重要桥梁,

水流湍急、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下车上桥拍照,

看桥上还有一张寻人启事,

有人在桥上拍照不小心落水,至今没有找到。

接下来是一节S形的爬山公路

看来总有几十道拐。

上了一定的高度,开始进入峡谷。

这里是多米海拔的高山原始森林,

公路沿河流前行上升。

沿途有梦扎村、锯木厂、德究通等山村、林场,

在梦扎村还有骑行、徒步者的客栈。

过了原始森林、高山牧场,

前面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座雪山垭口。

看远处,

蓝天白云下,座座雪山巍峨耸立。

弯弯的公路在山间盘绕,

这里是雄珠拉山口。

我们一路四车结伴而行,

前车不断在手台中提示着路况。

有积雪、有结冰打滑,

我们保持住油门动力,匀速前行。

在雪地里行车,

最怕失速、打滑、甩尾。

我在副驾同时做领航兼摄影,

有时还真手忙脚乱。

小心奕奕的慢慢盘上山来,

前面就是垭口,

路边的指示牌在那。

----雄珠拉垭口(M)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在公路的积雪的条件下,

真是十分的贴切。

在跟前车保持较远的车距下,

低档位慢慢下行。

前车也不停的在手台中呼叫,

前方路滑,请小心!!!

感觉下山的速度远没有上山时快,

直到米以下的雪线。

路上的积雪没有了,

大家停车松了一口气。

我们继续在高山牧场间穿行,

不多远前方就是今天的第二座雪山。

一路也是S公路向上盘前,

在雪山前、公路左侧有一个小湖。

在高原这也就措吧,

非常很小,倒也晶莹剔透。

昌拉垭口是米,

一路倒也没有悬念。

在下山的路上,

我们看到一位徒步的独行侠。

大家连忙停车,

问他从哪来,准备去哪。

一路上就他一个人,

还带着一只小狗解闷。

到了中午时分,

我们商议在第三座雪山前的高山牧场上中饭。

今天沿途没有地方中餐,

只能在这里埋锅造饭。

大家分工合作,

捡柴、洗东西、挖坑架锅、般食物等等。

等忙好前期,看二位师付在生火做饭,

我在一边装好无人机在周围航拍一会。

今天的风实在太大了,

一会还下起了小雪。

就连无人机也吹的不太受控,

一不小心在降落时竟打到了我的手。

瞬间血从拇指上涌出,

赶紧自已压住伤口一边让领队取出创口贴。

虽然暂时包好了伤口,

不一会血还是从创口贴渗出。

后面自已取出急救包,

经过仔细处理、然后用专用创伤贴包扎好。

大家吃好中饭,

一起收拾好所有的垃圾打包带上车。

并把生火的坑用水浇灭、填平,

这样才是尊重自然。

后面是今天最后一个雪山垭口-益秀拉垭口,

一路上依旧美景不断。

路况也有一些难度,

司机是多年经常走丙察察的。

我们在越过这个垭口时都没有停留,

在下到雪线以下时我们在路边停车拍照。

情十分好的美女领队阿辛与小林,

一定要在这里来一次飞跃。

看来是:欲与天空誓比高,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一路上我们都在下坡,

今天目的地是察隅县城。

丙察穿越第五天,

一路风尘翻山行;

山道盘旋十八弯,

勇过雪山一连三。

(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yuzx.com/cyxxs/555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