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杜鹃花已经开放
虽然还没有到秋天,但这里已经是层林尽染了。
大自然的力量太强悍,居然把密密的森林搞成这稀稀落落的样子。
我现在已经不记得,老蓝为什么在这里停车等我们了?丙察察线是风景最为原始优美的线路,走最烂最险的路,看最美最真的景:成片的仙人掌花、原始森林、高山湖泊、高山草地、花海、高山杜鹃花,翻越几乎无人的世外桃源。又一个徒步者和骑行者的补给点和住宿点。
出了让舍曲河谷,海拔便随着盘山道逐渐升高,沿途的植被景观也从云南松林、冷杉林过渡为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在攀途过程中,不远处的木孔雪山的美景惊艳,令人赞叹。老蓝是做自媒体的,所以他边走边拍。从地图上看,翻越雄珠拉垭口的路是如何的曲折蹒跚。随着海拔不断攀升,高山草甸替代了原始森林。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体会到了就连当地人都认可的“烂路”。碎石、泥泞、毛毛细雨,让我们的攀爬过程变得小心翼翼。就这样,一路颠簸摇晃,一路迅速拔高,一路冒雨前行,当然还有一路美景相伴。炮弹坑:一个接一个的坑,无法躲开,只能慢慢的开。上坡途中的里程碑:阳光洒在雪山上,太漂亮了!远处的山口在雾气中朦朦胧胧回看我们刚刚走上来的路走过这段碎石路,就到了雄珠拉山口。
垭口的风太大了,我只穿了两条单裤没敢下车,怕受凉感冒。所以我没有拍到雄珠拉垭口的标志,这张照片是偷我哥的。雄珠拉垭口海拔米坐在车里,我就把镜头对准了垭口。这辆房车晚上也和我们一起住在目若村。我们停车不久,老蓝的车也跟上来了。在垭口处,老蓝的房车刚刚停下来,我哥就听到了呲呲的声音:他的右前胎漏气了,经检查发现是被碎石扎破了。可他带的千斤顶无法把车轮抬起来,是我哥用他带的电动千斤顶,帮忙换胎的。换胎可是个力气活,先卸破胎,后上备胎。一般人在米的垭口站那看看都会有高反头疼。而我哥下蹲,弯腰,用力,一系列的动作,让我看得担心,生怕这么强烈的动作引起高反。这时候垭口的风云变幻莫测:当时我就想:如果是蓝蓝的天,飘着白云朵朵,这样的话垭口的风景绝好,一定令人心旷神怡!但能看到风云瞬息万变的垭口,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真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垭口上的基站是用太阳能板供电的垭口处的炮弹坑,等我哥帮老蓝换好胎上车后,我赶紧问他:头疼吗?有高反吗?我哥说:没有,没事的。离开垭口后,看到的巨大的冰坡。路上遇到了几次飞石,幸亏掉在路面的石头都比较小块,没有落在我们的车顶上。下山时,我还是有点高反的,气喘喘嘘嘘的,赶紧在舌下含了几颗硝酸甘油片,有点好转后,又含了十粒丹参滴丸,才缓解了高反。下山一路都是搓板路,稍微快一点,就颠的厉害。
回头看垭口,一路走下来不容易。
看到目若村了
开这辆房车的也是一个北京人,他比我哥小一点,67岁了,自己一个人开房车走丙察察。刚才走垭口看看他的车先走下去的,这会儿我们已经赶上他了。翻过雄珠拉垭口,下山到达目若村。在一片河谷平缓地带,三三两两的藏族小木屋依山而建。目若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庄,四周被大山包围。由于交通不便,原始风貌保持的比较好。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而闻名,走丙察察线的人,都会在这里住一夜。停车后,我哥煮上了一锅稀饭后,就去帮老蓝补胎,在这个山沟沟的小村子里,没有补胎修车铺。幸亏我哥的帮忙,老蓝把扎破的车胎补好了,否则明天就会更麻烦了。雨后目若村由于我哥在垭口的帮忙,老蓝为了表示他的感谢,晚上约我们一起吃饭。卓玛客栈我们在卓玛客栈里吃了晚饭。虽然守着火炉,我仍然感觉很冷,饭后和老蓝及那个北京人聊了一会,就回车睡觉了。用了四章篇幅,丙察察还没有走完,明天从目若村到察隅还有公里的山路,其中还要翻越两座海拔米以上的雪山垭口。所以如要了解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四十二昌拉垭口》。秋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