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察隅县 > 察隅县环境 > 中印边境打群架冲突的原因并不简单

中印边境打群架冲突的原因并不简单

发布时间:2023/5/14 15:15:06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前段时间,印度边防军在中印边境西段阿赛克钦地区,频频越过实际控制线挑起事端,今年中方首次公开的冲突时从加勒万河谷地区开始的,中国边防军人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双方的边防部队在五月份发生了肢体冲突,上演了一场群体“肉搏大战”,地点位于西藏阿里日土县境内的“班公湖”地区。事情的起因是印度边防士兵无理阻拦了我军正常巡逻,面对印度边防士兵的挑衅,我军士兵不挑事也不怕事,双方互不相让,互相呼叫支援。进而升级为对峙,在对峙的过程中,双方士兵列阵对峙,互不服输,由于印度边防部队的职业老兵体能明显不如我军年轻战士,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列阵对峙,印度边防部队开始轮流坐在地下休息。印度边防军眼见此行招架不住,心说怎能丢了面子,一场武斗的心思酝酿起来。

年5月29日,在中华大地积极抗疫的同时,远在祖国西部,海拔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区班公湖畔,一场营级规模的群体肉搏战悄然发生。在这场中印双方的大型群架中,中方一个营对印方一个营,双方手持棍棒,互不相让。最终的肉搏战结果是:印军70人重伤,人轻伤,多人被中方俘获,我军轻伤32人。在这场肉搏战中,中国军队用棍棒鞭挞了对方的无理挑衅,让人大快人心。

在最新的消息中,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中印边防人员位加勒万河谷地区冲突对外发表声明: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加勒万河谷地区主权历来属我。印边防部队出尔反尔,严重违反两国有关边境问题协定协议,严重违反中印军长级会谈共识,严重损害两军关系和两国人民感情。我们要求印方严格约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会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

除此之外,印度消息称,又有17名印度军人由于处于高海拔地区,进而导致死亡。面对印度发出的新闻,《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老胡也发微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从这件事情来看,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中国对外以礼相待,却总有国家频频挑衅我们。之前的钓鱼岛也是,南海争端也是,这次印度的挑事也是。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印度会无端的挑起事情了。凡是都会有个原因,印度的这种心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中印战争的影响。尽管战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印度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至今还无法接受惨败的结果,认为这是印度的奇耻大辱。印度一位将军年曾说:“印度对中国的感情可能正如中国不能忘却日本帝国主义20世纪在东亚的历史一样……印度决不可能忘记年的耻辱。”那么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印度人如此痛恨我们。这场发生在年10月至11月间的中印边境战争又被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其地点位于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英国殖民当局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开始蚕食中印边境东段藏南地区。英印统治期间,虽然公布了麦克马洪线(由于历史原因,这是一条非法边境线,新中国并不承认)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独立后的尼赫鲁政府全盘继承了英国殖民政权的遗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在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扩张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年初,印度军队大胆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管辖。

年后,新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当时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为重,因此不得不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度。具体说就是外交上保持沉默,军事上没采取任何措施。但这种忍耐进一步助长了印度政府的气焰,印度政府在中印边界西段也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

中印西段边界情况与东段不同。“麦线”尽管非法,但它毕竟是一条在地图上画出来的“边界线”;而在西段,就连这样一条“边界线”也没有,只有一条“习惯线”。习惯线以北历来由中国政府管辖,印度在年从一份中国画报上看到中国在该地区修筑了新藏公路,于年9月向阿克赛钦地区派了一支侦察队,但随即便理所当然地被中国政府“递解”出境。年10月18日,印度政府向我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新藏公路通过的土地(即阿克赛钦地区)“若干世纪以来就是印度拉达克地区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此予以断然拒绝。

印度政府视中国政府的克制忍让为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在东线,印度政府以勘界为名,跨过“麦线”进一步蚕食我国领土。在西线,开始派军队进入我国领土。两国军队在年8月25日爆发了第一次边界冲突,即东线的朗久事件;同年10月下旬在西线又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揭开了双方军事对峙的序幕。

年,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前进政策”,派巡逻队搜索中国“占领”地区,在不进攻中国阵地的情况下,插入中国据点之间的空白地带,堵住中国人向前推进的路线。在西段,向印度主张线尽可能地推进,在边境地区设立哨所,把阿克赛钦地区“实际上”变为印度领土;在东段,把哨所推进到“麦线”,对整个边境地区加以有效占领。

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外交解决的方案,在两国总理最后一次谈判中由周恩来向印度方面提出。

这个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认为边界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虽然中国受到很大损害,但这并非是印度人民的错,不应该由独立后的印度负责。中国政府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对于边界现状,中国政府准备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这个所谓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准备以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实际效力(确认印度对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的占领)换取印度不再对阿克赛钦提出领土要求。另外,中国政府建议,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双方应暂时维持边界现状。这是我国政府在那个年代典型的意识形态外交政策:中印两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印两国的边境问题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中印两国人民不要上帝国主义的当,应当互谅互让解决边界争端。

但习惯于按西方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思维的尼赫鲁拒绝了中国这一巨大让步性的方案,继续推行“前进政策”。忍无可忍的中国政府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年10月,印军开始实施将中国军队清除出去的作战计划,即“里窝那计划”。其作战任务和要点是:在东部,占领塔格拉山脊,将中国军队赶出塔格拉山;在西部,拔掉中国军队的21个据点,占领全部有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

面对印军得寸进尺的入侵、蚕食和挑衅,中国领导人终于下决心进行自卫反击。反击作战从年10月20日正式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一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年10月20日开始至28日结束。这一阶段的作战,主要在中印边境东段克节朗-达旺地区和西段的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地区进行。东段,我军全歼印军王牌第七旅及其它印军一部,俘虏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此仗共歼灭印军余人。西段,新疆边防部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

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我国政府呼吁印度重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但遭到尼赫鲁拒绝。

第二阶段

从年11月14日开始,至21日结束。这一阶段的反击,在东线主要分两个作战方向,即“麦线”东端的瓦弄方向和西端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

年11月14日,印军首先从东线瓦弄方向我军发起进攻。年11月16日清晨,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攻,经一天激战,至傍晚时分,我军夺取了印军占据的瓦弄地区。这一战,共歼灭印军0余人。

与此同时,在“麦线”西端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的反击战,也正式开始。这次战役,被称为“打头、切尾、斩腰、剖腹”之战。战斗中,中国军队通过穿插包围方式,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霍希尔·辛格以下官兵余人,成为这场战争了中最大的战役。

在西线,我军在班公洛地区对敌展开反击。到年11月20日,我军占领了印军在这里建立的全部6个据点,班公洛地区反击战胜利结束。至此,印度在中印边界西段的入侵据点全部清除。

就这样,印军大败而归,说不怀恨在心那是假的,但是他们无理在先,受到惩罚是应该的。

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经济实力上,中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印度年独立时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十,领先于当时处在内战中的中国。但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资是印度的10倍。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印度心里酸溜溜的。

不时地受到西方国家的挑拨离间。西方国家为了制衡崛起中的中国,大肆宣扬“唱盛印度,唱衰中国”论调,鼓吹印度是伟大的民主国家,在许多方面具备超过中国的潜力。尽管印度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西方国家的拉拢还是产生了作用,因为印度也希望利用西方国家的“友好”来牵制中国。

最后是印度对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于奉行“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旧思维,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颇有微词。印度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巴是无法与印度进行持久对抗的,因为巴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武器和先进的导弹,由此,印度对于帮助自己敌人的中国,自然也是仇视了。

笔者的看法:面对疫情,印度应该做的是好好抗疫,而不是在边境做无谓地事情。况且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凡事都是以礼相待,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则。但这并不是让其他人得寸进尺的资本,中国的忍让向来都是有限度的。除此之外,和平是每一位世界公民人所渴望的,相信这次的事情能够以完美的方式得到解决。

感谢大家观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yuzx.com/cyxhj/1267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