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一项来自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发现,西藏森林深处的一棵黄果冷杉,凭借83.2米的身高迅速蹿红,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中国最高树”。
同时质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印象中多米高的大树不是很常见吗?区区一棵83米的树,怎么就刷新历史记录了呢?”
真实情况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棵大树届的“新宠”。
超过不丹松,稳居第一
当科考队正深入西藏察隅县的森林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棵伫立在眼前的“大高个儿”——一棵要使劲儿仰脖子才能看到头的黄果冷杉。他们用专业设备测量后,发现这棵树足足有83.2米,轻松突破了5月11日刚报道的新纪录——位于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一棵76.8米的不丹松。
为了让测量结果更严谨,科考队还派出了无人机测量多次,发现这棵冷杉光是树冠就有70米。那整棵树高80多米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消息一发布出来,就有人唏嘘,好像八十多米高的树,印象中并不是很高。实际上因为很少有人真的测量过树的身高,只是印象里模糊的感觉。而且人的肉眼有误差,在感觉上好像一百多米的大树很常见。
举个例子,杨树的高度一般在15~30米之间,柳树一般在20~30米,而梧桐树只能长到15米以下。一对比就会发现,黄果冷杉不是一般的高!更形象地说,83.2米的大树,相当于30层楼那么高。如果站在树下合影,可能手机屏幕都塞不下。
这棵巨高无比的冷杉也没有剥夺其他树木的生存空间,周围簇拥着大片70多米高的大树,还有品种丰富的国家级野生植物。这对科考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这些尚未被人类涉足的野生生态圈,具备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米:超越不了的天花板?
黄果冷杉属于我国的本土树种,已经是迄今为止最高的树木,但是还是比世界上最高的大树矮了32米。目前这棵最高的树,正是位于美国北部的北美红杉,有米,比自由女神像还高出一大截。
因此,在植物学界有这样一则流传已久的预言,大树长得再高也不会超过米,这是为什么呢?
按常理来说,大树长得越高就越能汲取更多的阳光照射,不应该卯足劲儿往上长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阳光只是大树生长过程中的其中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还跟大树本身的“先天基因”、水分营养、自然气候等有着密切关系。
“先天基因”决定后天身高
跟人的身高一样,树的品种优劣、种属类别几乎决定了大树会长到哪个范围。像黄果冷杉本身就属于个头比较高的乔木树种,树的主干和树冠都粗壮分明,自然容易往高处长。而一般的梧桐、杨树再努力生长,也不过二三十米。
加上在幼苗时期,小树都非常脆弱,任何昆虫啃食、自然灾害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也包括冷杉、桉树这样比较高的品种。
米,也许是大自然为大树定下的身高界限。
长得太高,“喝水”困难
大树长得过高,还会面临另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顶层叶子喝水困难”。树木虽然可以生长到百米的高度,但是叶片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依旧要从土壤深处中获取。
跟人一样,大树的个头也不可能无限延伸。在向上生长的同时,身高带来的劣势也越来越明显。首要问题就是水源和养分。树长得越高,吸水能力也更强,但养分还是要通过深扎土壤深处的根部导管和茎部导管来供给,养分向上输送时还要穿过重力和树干组织的重重阻力。大树长得越高,从树根这个“地下室”往上输送养分的时间也就越久,路程也会更长。
如果超过米的界限,树顶就会因为等不及养分输送而陷入干涸。也就是说,大于米的大树,就会因为营养循环周期过久,超过了自身输水循环的极限而打破生长平衡,可能面临养分不足而枯萎。
智慧的“生存战略”
相比较无限度向上伸展,有的植物就会采取更适合自己的生长策略。先天基因限制了向上争取阳光的机会,它们会毫不犹豫地横向发展,通过长出面积越来越大的叶子,来吸收太阳而来的养分。
比如轻木,只要一有空地,它们就会像超市抢购一样迅速霸占,在空地上铺开自己的枝叶,相比其他树木每年也能多长7、8米。但随之带来的致命缺陷是,根基不稳,树枝脆弱易断,寿命也比一般树木短十来年。
相比较来说,重木生长速度虽然缓慢,但是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一旦扎稳树根,狂风暴雨也很难把它连根拔起,有的长得壮实的重木还可以存活近千年。
目前“中国第一高树”黄果冷杉所属的乔木树种,也属于身形高大的树木,在肥沃温暖的土地上,乔木可以一直生长,很少因自身养分不足而枯萎。
大规模砍伐
另外一个大树无法超过米的因素,就是人为的大规模砍伐。20世纪80年代国家大兴开垦荒地,成片森林被砍成了光秃秃的木桩,也许原本有一百多米的大树,但被当时的人们毫不犹豫地砍下去,生长几百年的参天大树沦为了工业生产的木头原料。
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改造成城市,森林的立足之地更加少得可怜。
加上我国历来人口密集,人口增长速度突飞猛进,无形之间也挤压了大树的生长空间。自然而然百米以上的大树也就越来越少见了。
此次发现的黄果冷杉,也是在人迹罕至的西藏深山丛林里,没有了人类活动的干扰,这颗冷杉才能以自己的速度缓慢生长,如今一跃成为“中国最高树”,只是希望未来这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自身完好的群落,和未被干扰的生物链。
好好保护我们的大树,珍惜自然环境,才能避免这棵因身高蹿红的大树再次沦为工业原材料。
参考文献
[1]白明雄、张超、陈棋.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单木树高提取方法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02(10):33-37.
[2]卢军、张会儒、雷相东.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高--胸径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09(11):67-70.
[3]刘可祥、张同文、张瑞波.不同树高处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11(02):46-48.
作者:一念审核:henna校稿编辑: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