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察隅县 > 察隅县美景 > 最大规模语言资源库是如何建成的山东教育

最大规模语言资源库是如何建成的山东教育

发布时间:2023/3/19 11:14:52

日前,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推进会上,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曹志耘表示,我国已完成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目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库和展示平台。

“世界最大规模”是如何建成的?海量的语言资源库数据,又将与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联系?

高度组织:中国语保工程的显著特点

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达多家,投入专业技术人员多名,语言方言发音人余人——语保工程一期的背后,留下这样一组数字。

这与国际上同类项目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项目大多数由基金会、科研机构甚至个人组织实施,力量零散,难成规模。

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领导组织下,语保工程确立了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编印出版《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等规范标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指导、检查、验收等也都有专业团队和技术人员把关。

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语保工程重要的依托平台。

“中心以精湛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工程建设提供学术支撑,开展顶层设计,研制工程规划与规范。”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刘利说。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工作委员会,负责重大学术事务的审议决策,并探索形成了有利于联合攻关的“中心—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三级项目管理体制。

“中国语保工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国家工程的鲜明定位。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统一规划组织,是语保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曹志耘说。

跋山涉水:对全国各语言方言开展科学系统的调查保护

看到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自己面前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勤及其团队,米古丽·米熊惊呆了。

米熊家住西藏察隅县西巴村,那里山高路远、闷热潮湿、环境封闭,传统语言为义都语。身为语保工程核心专家组成员,李大勤正是为此而来。

在李大勤的指导下,米熊成为义都语发音人,摄录设备记录下她的发音和吟唱。米熊很快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义都珞巴人现今仅有少数五六十岁的人会讲义都语,语保工程团队的到来,将为义都语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社会公认,语言多样性是人类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独特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是整个人类的损失。

据统计,5年来,语保工程覆盖全国个地点,调查种语言和全部汉语方言,其中还包括若干种以前未有人调查过的语言和部分面临消亡的语言方言。收集原始语料文件数据多万条,其中音视频数据各多万条,总物理容量达TB。一大批濒危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得到科学系统的调查保护。

“语保工程对全国各语言方言开展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抢救性调查记录,获得了海量的第一手原始语料。这批语料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迭代性,是无价之宝。”曹志耘说。

深度开发:全面提升语言资源保护利用

进行深度开发应用,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是语保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统筹协调并运用语保工程的已有资源、专家团队和技术规范标准,参与研制“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该中心与清华大学项目组合作研制的“方言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yuzx.com/cyxmj/122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