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守护“北大门”
丙中洛镇位于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俗称“北大门”,全镇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存,在这片广袤的地域,有一位如同“花木兰”般当担重任,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奋战”的女战士——施菊英。施菊英,女,年12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现任丙中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历任贡山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贡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贡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年获省级“三八红旗手”。
她始终保持着“不辱使命,不负重任”的初心,“披甲”上阵,卷裤腿,撸袖子冲在第一线,不断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学习农村政策,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掌握新本领。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她深深知道农村事无巨细,始终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为核心,特别是当下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哪怕是“针眼”大小的细微事项,她都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年10月份,秋马塘安置点搬迁过程中,突然下起了大雨,面对如此情景,看着放置在外的家具和物品,她心急如焚,来不及多想,立马组织人员分组,帮助农户组装安放电视、沙发、床等家具,短时间将家具都搬进了新家;在丙中洛村走访群众时了解到王期小组残疾人户——帮钟,发现生活特别困难,将情况反馈到镇民政,民政临时救助为其发放一床被子、毛毯,并不定期的去看望,询问生活状况。
作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施菊英,话语间都是如何发展全镇的经济,如何抓好民生事业,村组的基础建设推进情况如何、是否达标等等,咬定如期脱贫摘帽目标,苦干实干亲自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生态环保立镇、人才发展兴镇、绿色产业富镇、特色文旅活镇、开放和谐稳镇”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真抓实干,一心都扑在了全镇各项工作中。
用心思绪,培育特色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扎实推进中华蜂、羊肚菌菌、稻田养鱼、高黎贡山猪、百合、葛根、灯盏花等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加快推进辖区内的中华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全镇种植葛根.8亩、灯盏花亩、桔梗20亩、续断30亩、魔芋72亩、西瓜亩、地瓜50亩、全年种植各类蔬菜亩、其他农作物亩,通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户实现增收。
在工作中,她将办公室搬进了田间地头,通过走村入户,了解到群众的发展所需,提出培育特色种植、养殖,发展农家乐,开展生态扶贫,旅游扶贫,最终目标是为了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渠道。她不断鼓励大家外出务工,有时候看到没有务工地点,她着急的帮他们想办法,这样久而久之,外出务工的理念已经普及到各个村组。面对有些家庭确实没有办法出远门的情况,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她通过合理安排公益性岗位,给群众拓宽收入,现在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名,河道管理员名,护路员26名、辅警81名,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户均享受1名公益性岗位。
丙中洛镇班子举全力合力攻坚,聚焦解决住房问题,实现居有所安,不“落”任何一户。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美丽宜居安居房建设。全镇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户,美丽宜居安居房户,进城安置45户,共完成户建房和修缮工作,全面解决住房问题,全面实现一户不漏,居有所安。
自疫情爆发后,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建立了“镇党委-村党总支-党支部-党员-群众”的网格化防控体系,全面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坚持抓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她带领机关、村干部夜以继日开展防控工作,同时组织农村党员、村民组长等组建党员先锋队,集中力量开展宣传,每天都会出现在丙中洛镇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组织人员向在防控一线的各个防控堵卡点送去物资,使得每个防控点的后勤都得到保障,带领着全镇党员干部守护着丙中洛镇,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本色,更是凸显作为一名妇女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畏艰难,为群众谋思路、谋发展,谋幸福。
原标题:《最美巾帼
施菊英:奋勇披甲“沙场”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