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的沸沸扬扬的“红旗河工程”如今没了动静,据说上面对这个方案不怎么感兴趣,什么原因不知道。
但个人觉得“红旗河工程”的方案有可取之处,就是从雅鲁藏布江到洮河这段。至于供水范围有“红延河”、“漠北河”、“春风河”等,供水范围能达万平方公里,这就太吹了。按“红旗河工程”说的每年调水亿立方米算,沙漠地区变成耕地每亩需水量约为立方米,也只能使1.5亿亩沙漠变成耕地,也就是10万平方公里。
红旗河工程线路图那么“红旗河工程”究竟能调多少水呢?
1按“红旗河工程”说的各河流调水节点年均径流量的21%调水
21%调水量是国际水资源公约要求的比例,“红旗河工程”就是按这个比例计算得出的结论。但网上有篇论文,对“红旗河工程”调水各河流节点的年均径流量进行了计算,认为只能调亿立方米,也就是亿立方米的78%。估计这个说法是只考虑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五江一河”调水节点处的年均径流量。
2按近几年西线调水比选方案的40%的调水比例调水
本人没见到“红旗河工程”方案的详细说明,只是根据网上公布的“红旗河工程”方案进行了优化处理:加长了调水隧洞,增大了调水隧洞的纵坡,这样在相同洞径情况下能调更多水量。结果见下图。
由于网上各河流调水节点处的年均径流量往往没有数据,所以表中的数据是根据相应河流调水节点附近公开的年均径流量估算的,有一定的误差。
可以看出,在”红旗河工程“各调水节点处河流的年均径流量总和约为亿立方米,按40%调水则调水总量为亿立方米。由于调水40%是相关部门论证认为对下游的生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个人觉得每年调水亿立方米还是可以的。
红旗河工程调水量3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调水
21%的水资源分配并不是我国提出的,这个分配比例适合欧洲,因为欧洲的河流上下游人口都多,按21%的比例分配水资源相当于大家都平均了,谁都没觉得有多吃亏沾光。
但我国调水比例有必要那么教条硬搬外国的比例吗?那样既显得死板,说难听点是标准的崇洋媚外。
先说内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这些内河,在对应的调水节点处年均径流量都不算大。相关部门论证过按40%的调水比例调水对下游影响不是太大,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比例。
对于国际河流,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首先要看下游是不是缺水,当然也要看国家实力,毕竟这个世界是谁强谁说了算的。
(1)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在大拐弯加拉村处年均径流量约亿立方米,到传统出境点巴昔卡年均径流量约为亿立方米。这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属于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究竟有多少水?二是下游究竟缺不缺水?
先说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有多少水。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后叫布拉马普拉特河,在藏南又有我国的河流汇入布拉马普拉特河。大家不要忘了藏南也是我们的,虽然被印度占着。本人统计过,在新浪博客中写过一篇文章《藏南主要河流》:金珠曲年均径流量30.3亿立方米,全部在我国境内;昔勒帕底曲19.65亿立方米,全部在我国境内;锡约姆河.6亿立方米,全部在我国境内;丹龙曲.2亿立方米,95%在我国境内;察隅河(印度叫鲁希特河),我国境内为.3亿立方米;西巴霞曲(下游印度叫苏班西里河),我国境内为.3亿立方米;鲍罗里河(卡门河)我国境内为.5亿立方米;迪班河,年均径流量亿立方米,95%在我国境内。估计属于我国传统国界线之内河流的径流量总和有0亿立方米。
再说下游缺不缺水。印度洋水汽北上遇到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形成降雨降雪,造成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量非常大。比如属于墨脱县和察隅县之间的丹巴曲(出了传统国界线进入印度叫迪班河,1.21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年均径流量竟然高达亿立方米,每年的降水量高达至0毫米。所以喜马拉雅山南部根本不缺水,那我们完全可以在雅鲁藏布江的调水节点处调水比例大些。
(2)怒江怒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约亿立方米。看地形图就知道,无论在我国还是流到缅甸(缅甸叫萨尔温江),都是在高山峡谷中流淌,除了建水电站发电没别的用,关键是流到缅甸后到现在也没建一座水电站(萨尔温江之东缅甸政府没办法),所以在调水节点处多调些水对下游影响不大。当然在我国境内调水节点下游有一段干热河谷,若建些梯级水库能缓解干热情况。
(3)澜沧江澜沧江在我国出境处的年均径流量为.5亿立方米,出境后叫湄公河,流经缅甸、泰国、老挝,从越南入海。湄公河流域靠近热带,降水量很大,按说不缺水。缺水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力薄弱,加上互相扯皮,到现在也没建大型的枢纽水库。另外澜沧江在我国境内也有一段干热河谷,建梯级水库应该能缓解一些。
根据这个分析考虑,个人觉得”红旗河工程“的最大调水量可达亿立方米。不再详细说明了,怕通不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