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接下来,带你了解的是即将彻底从世界上消逝的独龙族纹面女。独龙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沿袭至今人口仅有五千人。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
说起独龙族,其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独龙族的“纹面女”。据说在在几百年前,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深入到了独龙族的领地,并且对独龙族人民进行了残忍的剥削和奴役。藏族有个名叫察瓦龙的土司贪财又好色,每年都要向独龙族人民收取众多的贡品,大到食物,小到头发都不放过,一旦他不满意,就借机强迫独龙族女子到藏族地区做奴隶。图为隐秘于中国云南怒江大峡谷最北端独龙江峡谷里的独龙族。
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环境中,独龙族妇女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掳走,就采取了“纹面”这种自毁面容的消极方法来自救。她们用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上色,忍者剧痛将脸部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纹”,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身。久而久之,独龙族女子“纹面”也被延续下来,直至中国解放前。当然,也有人说,独龙族女子“纹面”是为了美,为了辟邪。
独龙乡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它深藏于横断山系,毗邻缅甸,雪山绵延,屏蔽着通往外界的道路,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也是中国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于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独龙乡至今保存着最完美的原生态环境,是一个与世隔绝,因为女性“纹面”才为外界所知的民族。
根据官方数据得知,年纹面妇女有90余人,截止年6月,仅剩27名纹面女。时至今日,独龙族纹面女最年轻的已经60多岁,年纪最大的近百岁。图为独龙族妇女“溜索”过龙江的场景。
独龙族的传统衣着十分简单。男女一律袒露臂膀,小腿都缠裹麻布绑腿。男的斜披一条称为“约德格仁瓜”的条纹麻毯,左右包抄到胸前拴结。胯部通常用麻绳系着一小块叫“能布特连”的麻布围兜着下体。左佩刀,右系篾箩。妇女用两块叫“其拉衣约瓜”的长麻毯围身至膝,并包抄向前。自左抄右的,用绳紧紧系在腰间。从右抄左的,则披脱自如。通常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有的男子过去甚至只能在腰下围一串树叶。图为两位纹面女。
脸雕青线的纹面女是独龙族历史的活化石。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以前不用公元纪年,所以这些文面女中的大多数并不清楚自己的纹面时间。几十年的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只有那墨蓝色面纹不曾改变。独龙族妇女在20世纪50年代前普遍有着文面的习俗。
一般女孩子一进入成年期,到了十二三岁就开始文面,而且各地文面的方法都差不多,据当地纹面女回忆当时的场景:先将干树皮放在铁锅下烧,然后把熏在锅底的烟灰刮下来,调上水。用削尖的树枝蘸上锅烟水,在脸上描好纹形,然后沿纹路敲击树枝,刺成一行行针眼。每刺一下,立马将渗出的血水擦去,敷上用锅烟灰和植物叶汁拌成的黑汁。等创口的痂脱落,脸上便留下了青蓝色的花纹,再也擦洗不掉,终生伴随她们。
据悉,纹面是很痛苦的,过程很长又很疼,后来就肿,肿得眼睛睁不开、嘴巴张不开,一个多星期都无法吃饭。如今的独龙族女人们已不愿意忍受纹面时的锥心之痛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纹面面,这个独龙族千百年来传承的古老习俗,将随着最后一批纹面女的去世而消逝。
由于地区和习惯的不同,独龙族纹面的图案、纹型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如独龙江上游邻近藏族地区,面部鼻梁、两颧,以及上下唇周围都刺有青纹,而下游一带,只鼻尖刺一圈,下唇刺上几路,有的地方则只在腭部刺上花点,并不满脸都刺。这样的纹面图文,可能是由距抢掠者的远近而形成的。
不管纹面女当时对于纹面是否自愿,这都已成为过去式,世人对他们只有尊敬与惋惜:尊敬的是她们饱受风雨却依旧笑容满面的阔朗,惋惜的是一张张正在消失的中国面孔。独龙族妇女纹面的消失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文明的推进。有位纹面老人曾说,她的心愿就是等纹面人全部去世,把她们的照片展览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览馆里。因为她们的生命,确切的说,在她们的脸上,记载着一种注定消逝的文化,一段即将湮灭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演进,大约在三四十年前,独龙族妇女已不再纹面。最年轻的独龙族纹面女就是画面中这位生于年的董春莲。在董春莲之后,就再没有纹面的独龙女了。这些仅存的纹面女将会越来越少,最终随着她们的肉体归于尘土而消失殆尽。独龙族董春莲的生活已经跨入了现代,只有她的文面还带着过去传统的痕迹。那是独龙族妇女最后的印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对独龙族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独龙族的社会经济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独龙江隧道的贯通和独龙江公路的开通,打开了独龙江与外界更加广泛和多维的联系。龙江地区交通闭塞,修路架桥异常艰难,连绵群山中,打通隧道十分不易。图为当年中国政府出资为独龙族修建公路的画面。
独龙族引起如此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