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察隅县 > 察隅县美景 > 童年长在1980下

童年长在1980下

发布时间:2023/4/8 3:31:09

郭建设/视觉中国

年,北海公园,小孩藏在柱子后面玩捉迷藏。

长在年代,如今的你已是职场主力,或许已为人父母,工作、生活压力太大,你会不会念起儿时的岁月?长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风起云涌,社会环境变化飞快,但童年时光是个特别的存在,慢悠悠、安静祥和的时光,大致如此。

那时候出去玩不用父母陪伴,走之前打个招呼,就开始了一天的“探险”;那时候没有电话,去找小伙伴就跑到他家屋外喊一嗓子;那时候没有手表,玩儿累了就回家吃饭;那时候玩具不多,走到哪里就玩儿到哪里……

广阔天地/05自由的玩耍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北京长安街,两个小男孩坐在马路牙子上玩玩具枪。

长在,那时候的居民区里没有汽车,马路上几分钟也看不见一辆汽车,家长们就放心大胆的放我们出去玩儿。大地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这里可以肆意的狂奔。夏天到河里游个泳,冬天到湖上滑个冰,什么都可玩儿,什么都好玩儿,房前屋后捉迷藏,田间地头捉虫、捕鸟、摘果子。到处可以赛跑、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滚铁圈,爬高上低也能不亦乐乎。

袁学军/视觉中国

年,西藏察隅,孩子们坐在篱笆上读书、玩耍。

袁学军/视觉中国

年,北京密云,两个一起分享同一本书的孩子。

BruceDale/视觉中国

年,上海,弄堂里的乒乓球赛。

陈建国/视觉中国

年春天,北京天安门广场。奶奶、儿子、孙子出门游玩。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前三个嬉戏玩耍的小女孩。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北京颐和园,两个小孩放风筝。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北京北海公园,在冰上游玩的百姓。

董安其/视觉中国

年5月1日,江苏南京,玄武湖公园,爷爷和孙子在玄武湖划船。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北京崇文门,卖蝈蝈的小摊旁的小男孩们。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崇文门,跳皮筋的孩子们。

斋藤康一/视觉中国

年,江苏省苏州市,放学后的小学生,穿戴漂亮。

张兆增/视觉中国

年,北京陶然亭公园,小女孩在欣赏同伴的玩具手表。

安哥/视觉中国

年,广东梅县,放学后踢足球的小学生。

CarlMydans/视觉中国

年9月,广东省广州市,河中洗澡的孩子。

张兆增/视觉中国

年,北海公园冰场,孩子们在冰场开心地滑冰。

YannLayma/视觉中国

年,北京,一位老人向小朋友展示他的鸟笼。

启蒙读物/06难忘的小人书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鼓楼,看小儿书讲故事。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东郭先生》、《狼来了》……小人书里的故事让懵懵懂懂的我懂了一些简单的道理。《七龙珠》、《机器猫》、《圣斗士》……日本的漫画书总是让人充满幻想。

NikWheeler/视觉中国

年,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年轻人们正在路边看小人书。

郭建设/视觉中国

年,北京火车站前的小人书出租摊儿。小人书是那个年代孩子们非常重要的读物,大部分是黑白印刷,纸张也不考究,但不影响它的魅力。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天安门广场,看小人书的老奶奶。

斋藤康一/视觉中国

年,陕西西安,街边的儿童在看小人书。

王福春/视觉中国

年,哈尔滨-牡丹江的列车上。上个世纪,列车不仅卖食品也出售书刊,孩子很喜欢读的是小人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成为当年孩子珍贵记忆。

俞丹桦/视觉中国

年,浙江省慈溪县图书馆,暑期放假的中小学生正在阅览《朝鲜》画报等刊物。

于文国/视觉中国

年4月,一群山东临沂的农民工利用午休时间在上海宝山县城街头翻看“小人书”。

袁学军/视觉中国

年,四川成都,那个年代缺少读物,街头摆摊的小人书成为儿童的唯一爱好。

童年回忆/07记忆里的学校

王福春/视觉中国

年,哈尔滨,小学生举行升旗典礼。

学校的集体活动很多,每周的升旗仪式、大扫除,每天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校会、班会……班级流动红旗关系重大,班里的卫生区要打扫干净,教室里的黑板报要整齐精致,少先队员要带好红领巾……下课的时间总是太短,沙包、皮筋要迅速收好,狂奔回教室,否则上课回去晚了老师要罚站……

邹毅/视觉中国

年,吉林铁路实验小学。

潘科/视觉中国

年,西航子弟小学,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们在宣誓。

袁学军/视觉中国

年,北京群英小学,在义务劳动日里组织学生清扫环境卫生,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

俞丹桦/视觉中国

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正在做游戏的小学生。

王文波/视觉中国

年,月坛小学,外国人和孩子们一起跳皮筋。

郭建设/视觉中国

年,北京,小学生的课间哑铃操。

Weber/视觉中国

年,上海,小学生在教室里做操。

FrancoisLochon/视觉中国

20世纪70年代,上海,学校内的课间操。

斋藤康一/视觉中国

年,江苏省苏州市,几名学童雨天撑伞上学。

王福春/视觉中国

年,具体拍摄地点不详,小孩在扔沙包。

郭建设/视觉中国

年,北京,小学生上大字课。软笔书法是当时小学生的课程之一。

张兆增/视觉中国

年,北京厂桥街道,一男一女两位同学用竹车接送身体不便的同学上下学。

袁学军/视觉中国

年,陕西延安,当年的延安窑洞小学,培养了众多的革命后代,如今这所学校墙上依旧挂满了革命领袖的画像。

MaryDelaneyCooke/视觉中国

年代,上海,工人学校的舞蹈课上,少先队员们正在跳舞。

俞丹桦/视觉中国

年春,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浒山镇团委举办黑板报比赛。

长在/写在最后

长在年代是“不幸”的,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玩具匮乏,交通不发达,寒暑假少有机会去旅游。长在年代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家蒸蒸日上,父辈用双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安逸童年。

长在年代的我们,没办法通过网络、影像去了解父辈的童年,大概只是懵懵懂懂的听他们说起过一些缺衣少穿的“苦日子”。如今的孩子们接触的信息、学习的知识、获得的见识,可能会数倍于长在年代的孩子们。如今,物质条件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们更应该了解父辈的童年。也许童年并不能归为历史,但生活层面的传承更有烟火气,真正让生命生生不息。无论生长在哪个年代,童年记忆都将永远伴随着你,挥之不去。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提前祝小朋友、大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yuzx.com/cyxmj/1251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